这是2008年初秋,金融危机呼啸而来,投资市场一片阴霾,这家投资咨询公司的生意也随之清淡。在座的年轻人正苦苦思索哪种投资方式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这张明信片所象征的商机瞬间为他们擦亮了灵感的火花。
从创意到创业
围桌而坐的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开启一项新型文化创意产业。
不知是谁第一个说:“办家慢递公司吧!”提议一出,其他人眼前一亮。经过几个回合的讨论,创意逐渐成形——慢递公司为客人寄的信与其他信不同,是写给未来的,时间为1个月、1年、10年甚至更远;可以写给自己,也可以写给朋友、亲人。正如那张明信片,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收到信的人会突然回忆起遥远的过去和写信的人。
创意够新颖,但怎样才能从创意走向创业?
他们可不是一群只会做梦的青年。创意敲定,他们便分头去做调查,进行相关的背景、需求、市场前景、运营方式以及客户群体的整体分析。很快,他们发现能接受慢递创意并愿意为之付费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尤以学生、白领为主。确定了消费群体,他们又将消费层次定位于中端——经过调查,他们发现金融危机以来,高端消费受到很大影响,而中低端消费受到的影响则不大。
接下来是选址。最终,目标锁定798艺术区。原因在于,798艺术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和前卫艺术基地,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每天,在这里举办的国际艺术展览、艺术活动和时尚活动都吸引了众多游人,这些游人正是慢递的潜在顾客群。
2008年12月,经过3个月的调查、分析、磨合、运作,终于有了结果,包括赵悦在内的6个年轻人最终组成一支稳定的创业团队。他们拿出自己的积蓄作为原始资金,租下位于798艺术区中二街的一处店铺,取名为“熊猫慢递”,并决定于来年1月试营业。之所以选择熊猫作为其形象代言,是因为它看起来慢腾腾,不慌不忙,正代表了他们所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
是时间驿站,又是心灵花园
早在正式开业前,6个年轻人就达成共识,主要依靠这样一些业务挣钱:出售团队自行设计的明信片,如“好爸爸”“好老师”“好兄弟”证书明信片,印着小时候的数学、政治试卷的明信片等。
为顾客寄信,收取邮费。寄往2009年,邮资9元;寄往2010年,邮资10元……即以2009年为收费基础,此后每年加1元。
出售文化创意商品。“业态一定要丰富,店的抗风险能力才强。”
然而,生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各路游客来来往往,这里却门可罗雀。是创意问题还是地段问题,或者是宣传不够?